橡胶股灾,其实算是晚清崩盘的导火索之一

Connor 欧意app 2024-07-08 40 0

小编作为一个资深的股票投资者、期货投资者,可以很负责的说:不论是股票还是期货乃至期权,参与者都是投机心理极强的群体。在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炒股名人,莫过于老蒋——没错,显赫一时的蒋委员长,当年可是铁杆股民。而从近代史来说,晚清的崩盘,其实也和炒股有关。

1、晚清炒股

说起对晚清炒股的第一印象,小编记得2003年左右,看过一部电视剧,叫《买办之家》(周迅算是主演之一),这部电视剧的结局就提到过,清朝投资者在信息匮乏的情况下,买日本人的股票,结果遭遇套牢甚至倾家荡产的细节。

橡胶股灾,其实算是晚清崩盘的导火索之一

说起旧中国炒股的文学作品,小编对《子夜》倒是爱不释手,前些日子还专门又读了一遍《子夜》。《东周列国志》和《子夜》,算是我最喜欢读的书目。

其实在正式历史上,晚清也确实发生过股灾,而且这股灾,还产生了连锁反应:晚清崩盘,就和这场股灾有关。

2、橡胶股票飞涨的背后

事情发生在清朝宣统二年(西元1910年)的时候。当时上海股市的一家橡胶公司的股票出现了飞涨:这支股票发行的时候,发行价也就100两白银,但是上市没多久,就一度达到了1675两白银的价值,等于翻了十六倍还多。如此巨大的收益,让大清国的股民变得不淡定起来:虽然那时候清朝能炒股的也都算是当时的中产、富户,但是股票价格的飙升带来的财富增值速度,已经颠覆了富户和中产的认知:这就算是开鸦片馆,赚钱速度也没这么快啊!

橡胶股灾,其实算是晚清崩盘的导火索之一

展开全文

其实做金融投机,一定得信息发达而且及时,最好是有第一时间的一手资料。如果单靠二手资料的话,基本上不可能有赚钱的可能性。尤其是涉及大宗商品方面的投机。

其实当时橡胶之所以大涨是因为美国汽车工业大幅度崛起,这就导致了对橡胶的需求变得旺盛,所以才刺激了橡胶公司的股价。当然,即便是橡胶公司的股价受刺激,但是其涨幅也不至于高达16倍还多,因此真相很明显:是有庄家利用美国需要大量的橡胶的消息,对股市进行了恶意的炒作,才让橡胶股票飞涨这么多。

但是,当时的清朝人的金融常识普遍很弱,而且,对于世界橡胶产业的情报信息搜集也几乎不存在。所以,玩家大部分被庄家牵着鼻子走。

3、后遗症

而到了宣统二年的夏季,美国传来消息:那就是对于橡胶的收购,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多,因此美国宣布压缩橡胶的进口数量。虽然那会儿资讯缓慢,但毕竟也有了电台这样的通讯工具和报纸这样的传媒,所以消息很快传到了大清国。

这个消息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市场信心,因此上海的橡胶股票价格出现雪崩——当然,即便是西洋的股票市场,橡胶股也出现暴跌。

橡胶股灾,其实算是晚清崩盘的导火索之一

当时有个叫陈逸卿的老板,是开钱庄的。陈逸卿也使用钱庄的钱参与投机橡胶股票。陈逸卿有个大客户,叫施典章,这个施典章是川汉铁路的负责人,川汉铁路的修建、运营经费,是从四川老百姓那里筹集来的,施典章把筹集的经费存在了陈逸卿的钱庄里,而这笔钱又在橡胶市场血本无归,所以,这导致了川汉铁路的建设出现了瘫痪问题。

消息很快被清廷知道,清廷也觉得兹事体大。于是清廷只好在宣统二年的秋季请花旗银行等多家外资银行一起帮助清廷稳定橡胶股价。不曾想,在这期间,又有上海的钱庄因为股灾问题倒闭,这彻底让股市最后的信心处于幻灭状态。

破产的这家钱庄叫源丰润,老板叫严义彬。清廷的不少税款其实都存在严义彬的钱庄里。严义彬破产也意味着清廷的税款也都血本无归。

其实不论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权都是,一旦财政破产,那就距离垮台不远了。所以严义彬的破产对于清廷来说,也意味着面临灭顶之灾。于是清廷为了挽救财政危机,直接宣布川汉铁路收归朝廷所有,川汉铁路的投资者手里的股权全部作废。

而这,就引发了四川的保路运动。于是清廷抽调湖北的军队去镇压保路运动。这导致湖北防务相对真空,为后来武昌事件的成功,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所以从一系列连锁反应来看,清朝确实是因为金融危机而崩盘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