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访华结束,临走前终于签字,外交部火速击碎特朗普谎言,美国果然是怕了?
根据环球网报道,普京这次来中国,外交、经济、能源、地缘,每一步都踩在全球关注点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他在北京“临走签字”,和中国、蒙古国一起把“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合作落到了纸面上。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米勒最近官宣了一个重磅消息:中俄两国已经正式签署了关于"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合作备忘录。按照规划,未来30年内,俄罗斯每年将通过蒙古国向中国输送多达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其实早在2019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就已经全线贯通运营了,但西线项目却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次终于尘埃落定,也让这三个国家罕见松了口气!
简单来说,这条新管道就像是一条"能源大动脉",把俄罗斯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通过蒙古国直接送到中国,不仅能让咱们的能源供应更加多元稳定,对俄罗斯来说也是开辟了稳定的市场,蒙古国还能从中赚个"过路费"。三方各取所需,可以说是笔实实在在的"共赢买卖"。
这些年,中国正在加速能源多元化,减少对美能源依赖,顺带把“能源安全”攥在自己手里。美中贸易战、技术围堵、地缘摩擦愈演愈烈,中国暂停了对美液化天然气的进口,转向俄罗斯、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多元供应。西线管道一旦落地,中国的天然气供应链就更稳了,对美国来说,这显然不是好消息。
而俄罗斯对此,当然是十分高兴的。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能源出口就被西方切割,欧洲市场几乎关死,北溪-2项目被炸成“废铁”。俄气这些年一直想把天然气转向东方,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就是“翻身仗”的核心。虽然这次协议有不少细节没完全敲定,但俄方已经明确,价格方面会很优惠。俄罗斯在能源出口议价权上不得不做出让步,换来中国这个“超级买家”长期稳定的市场。为此,普京在新闻发布会上用“积极”“成果丰硕”来形容这趟访华,很明显,对这次会谈结果很满意!
展开全文
西方这些年不停劝中国“少和俄罗斯走太近”,但中国完全不买账,甚至美国前段时间,动不动就威胁中国。而这一合作是地缘能源格局的重大拐点,中国不再在意西方的看法,而且中国并不孤单。美国、欧盟计划全面切断俄罗斯能源,俄罗斯也死心转向亚太。中俄合作,谁都不是被逼着“抱团取暖”,而是各取所需。
这场"西伯利亚力量-2"的签约就像一把钥匙,直接打开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新局面。您瞧,就在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中俄两国一口气签下了22项合作协议,这里头不光有天然气这种"大头",还把能源、金融、媒体、航天、农业等各个领域的合作都打包推进了。
这些协议签下来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中俄两国的资源和产业链彻底"拧成了一股绳"。能源合作从单纯的买卖升级成了全产业链的深度捆绑,金融互通、技术交流、民生合作也都跟着水涨船高。双方你来我往的信任感越来越强,合作基础也越扎越稳!
中俄这波操作,不只是“补短板”,而是共同在全球能源和产业链重塑中“抢占先机”。中国加速推进经济脱碳、发展可再生能源,俄罗斯则希望抓住中国这个大市场,把自己从被动变主动。两国的政治默契、地缘共识、技术互补,为接下来几十年的战略合作埋下了最深的伏笔。
就在普京访华、能源签约的高光时刻,特朗普又来“抢戏”了。他在社交平台发文,声称中俄朝三国正在“密谋对抗美国”。特朗普这种“被迫害妄想症”式的表态其实不难理解。中俄朝三国领导人边走边聊,让美方瞬间“神经紧张”。特朗普1.0时期打贸易战,2.0版本开关税、玩极限施压,拜登上台继续围堵中国。美西方对俄罗斯制裁、对乌克兰军援、对朝鲜极限施压,结果反而让中俄朝越走越近。特朗普嘴上喊着“密谋”,其实是做贼心虚。
俄方对这种说法也很不留情面,直接击碎特朗普谎言。俄政府表态,中俄朝专注于纪念活动本身,无意搞什么“阴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也火速回应:“中国发展同任何国家的外交关系,从来不针对第三方。”这种正面驳斥,一下子把特朗普的“密谋论”踢回了原地。
评论